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> 2000年第1期
编号:10227731
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2000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吕启撑

    单位:吕启撑(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 临海 317000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128 近年来我院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(TAO)60例,取得满意疗效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本组60例均为男性,年龄30~50岁;病程2个月~20年。上肢3例,占5%;下肢57例,占95%。所有患者均符合1983年11月全国周围血管病研究痤谈会(西安会议)标准。

    辨证分型 阴寒型:患肢喜暖怕冷、遇寒痛增,皮肤苍白或紫瘀、口不渴,舌苔薄白,舌质淡红,脉沉细或弦。湿热型:患肢怕冷较轻,反复出现红肿灼热、疼痛结节或条索、酸胀沉重、乏力、或潮红,轻度坏疽,溃疡边缘湿疹性糜烂,渗液较多,舌苔黄腻,舌质红,脉滑或弦数。热毒型:患肢剧痛,入夜尤甚,遇热痛重灼热肿胀,坏疽或溃疡。全身有发热、口渴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洪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阴寒型 治以温经散寒为主,佐以活血化瘀。方选阳和汤加减:熟地15g,鹿角胶15g,麻黄10g,白芥子10g,炮姜、肉桂、甘草各5g。寒重加附子、黄芪各15g;疼重加乳香、没药、元胡各10g。西医治疗:5%葡萄糖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,右旋糖酐500ml,静脉滴注。每日1次,14天为1疗程。生理盐水10ml,利多卡因100mg,654-2 20mg,地塞米松5mg,混合后动脉内注射,7天为1疗程,隔日1次。

    湿热型 治以活血化瘀、清热利湿。方用活血通脉汤加减:当归、丹参、鸡血藤、银花、牛膝、赤芍、土茯苓各15g,甘草5g。热甚加黄柏、蒲公英各15g,寒甚加附子10g,桂枝5g,湿盛加防已、薏仁各15g。

    热毒型 治以清热利湿为主,佐以活血化瘀。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:玄参、当归,银花、鸡血藤、丹参、赤芍、黄柏、栀子、连翘、牛膝各15g,水蛭、地龙各10g,甘草5g。痛甚不止加乳香、没药、元胡各10g便秘加生大黄15g,腐肉难脱加生黄芪、汉防已各15g;创口久不愈合加炒白芍15g。西医治疗:5%葡萄糖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,静脉滴注,每日1次,14天为1疗程。积极处理坏死组织,配合手术治疗。手术方法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;②坏死肢、趾切除术;③局部清创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 结果

    3.1 疗效标准 ①临床治愈:症状消失,创面愈合,能进行一般工作。②好转:症状减轻、创面愈合,但血液循环仍有轻度障碍,能从事轻微工作。③无效:疗效不满意,经治疗1~5个月无变化或者恶化,治疗后继续加重者。

    3.2 治疗结果 治愈54例,占90%;好转3例,占5%;无效3例占5%。总有效率达95%。

    4 讨论

   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称为“脱疽”。认为本病病机为阴阳失调,血脉瘀滞。故治疗应以调整阴阳、活血化瘀为主。配合其它疗法,中西医结合,使阴阳得和,血脉疏通,栓塞消失而通,达到最佳疗效。现代医学认为TAO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壁炎症、痉挛、狭窄、血液的高凝状态,以致血栓形成,微循环障碍,最终导致组织缺血坏死。治疗原则为扩张血管、溶栓、抗凝、祛聚,这与中医学的血脉瘀滞,治当活血化瘀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我们认为,本病治疗的关键是中西医结合采取中医辨证,西医辨病、中西药同时应用,各自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、达到活血化瘀、改善微循环的目的。在治疗过程中,视病情而针对下药,要灵活应用,如活血化瘀药物宜加大剂量,有时可加大到常用量的2~5倍。如患肢坏死继发感染严重时,不宜多用活血、化瘀药物,宜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物。西药应选用有效、菌敏敏感药物;慎用右旋糖酐,治疗中应戒烟、保暖患肢、注意营养。■收稿日期:1998-12-22, 百拇医药